培養(yǎng)語文習慣,提高學習效果
瀘縣梁才學校 瀘縣二中城西學校 謝琴
《語文課程標準》中提出:“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,必須面向全體學生,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(yǎng)。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,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,豐富語言的積累,培養(yǎng)語感,發(fā)展思維,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、閱讀能力、寫作能力、口語交際能力。”為了更好地培養(yǎng)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能力,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,我認為語文教師就要重視培養(yǎng)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。
一、培養(yǎng)學生課前深入預習的習慣
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培養(yǎng)閱讀能力,提高閱讀效率,提高學習效果有著重要作用。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,我就要求學生在課前對課文進行深入預習。在預習中,我首先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。初讀課文時,先畫出文中的重點字詞并理解,對不能理解字詞作好標記;再按照“導讀”提示進行自學。深入理解課文時,先理解課文主要內容,試著劃分文章的層次;然后對文中的中心句或關鍵句進行理解分析,最后圍繞課文后邊的研討與練習進行自學。在預習中找出不理解之處,進行質疑,這就能使學生產生查閱的動力,學習的欲望。在預習中學生的質疑就能營造新的學習氛圍,為課堂上深入學習做好鋪墊。
二、培養(yǎng)學生朗讀的好習慣
古人云:“書讀百遍,其意自見。”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可以觸摸到的東西,也不能靠老師的話語來傳遞的,而需要學生反復朗讀,悉心體味的。
1、朗讀有助于發(fā)展學生的語言。學生朗讀課文時,先要讀通句子。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,更好地把握字詞的音形義。從而有效地認識字詞。反復的朗讀,能使學生讀得正確,讀得流暢,增強語感。
- 朗讀有助于發(fā)展思維,有助于審美教育。
在教材中有許多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,如《春》《濟南的冬天》《岳陽樓記》《醉翁亭記》等,都用優(yōu)美雋永的文字描繪出秀麗的自然風光。在語文教學中,通過朗讀再現自然美,讓學生從課文的優(yōu)美語言中感受自然美,并能激發(fā)他們熱愛大自然,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。朗讀課文,還能誘發(fā)學生大膽地去想象,從而發(fā)展學生的形象思維,培養(yǎng)他們感受美、鑒賞美的能力,使他們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。
為此,教師一定要重視培養(yǎng)學生朗讀的好習慣。
三、培養(yǎng)學生背誦古詩詞的習慣
背誦是積累詞語、形成語感、學會表達的重要途徑。不死記硬背,做到理解背誦。背誦時應力求準確、熟練。在平時的教學中,我是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背誦活動來促進學生背誦,提高其背誦興趣,促使其養(yǎng)成背誦習慣。為了調動學生背誦古文的興趣,我常常變換背誦的方式,如兩人賽、小組賽、男女組賽、有限時背、師生背、快背、接龍背等多種形式綜合背誦。背誦形式的多樣化,給學生帶來了背誦的樂趣,避免了背誦的枯燥性。我還在全班表揚提前背誦課文的學生,并發(fā)給別致的小獎狀(獎狀上寫著“背誦小能手”等)。這樣,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背誦的積極性,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效果。
讓學生多背古詩、樂背古詩的方法還很多,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去探索。只要我們不斷摸索,相信人人都能開創(chuàng)一片屬于自己的綠洲。
四、培養(yǎng)學生閱讀課外書刊及做摘抄的習慣
課外書刊是語文學習的拓展,只有多閱讀,多積累,才能自由翱翔于語文的天空。對于課外書刊,不是什么都可以閱讀,我們一定要選擇性地去閱讀。不健康的書籍,是絕對不能閱讀的。初中階段,首先要求學生閱讀語文書本后邊的“名著導讀”中的名著作品。其次去閱讀其他的名著作品及其他健康的書籍。在初一年級,我向學生推薦的作品:《安徒生童話》、《西游記》《童年》《愛的教育》《朝花夕拾》等。在初二年級,向學生推薦的作品:《駱駝祥子》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》等。在初三年級,我向學生推薦的作品:《水滸傳》《三國演義》、《紅樓夢》等。
在閱讀優(yōu)秀作品時,我們還要做好摘抄。一部作品、一篇文章可能影響我們一生的思想,一段佳句可能令我們的表達妙筆生花,一句名言、一段描寫、一首詩……就像一朵朵鮮花盛開在我們的語文樂園。好詞妙句如星如玉般散布于閱讀的各種作品中。做文摘就好比是采星摘玉,沙里淘金積少成多,必然會大有收獲。我們一定要培養(yǎng)學生多閱讀,多積累的習慣。
五、重視培養(yǎng)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
俗話說:“書如其人。”書寫是語文的臉面,好的卷面令人賞心悅目,差的卷面叫人殘不忍睹,將直接影響語文成績。《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(實驗稿)》在“課程總目標”中要求“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”;在“教學建議”中要求“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,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,養(yǎng)成良好的書寫習慣”;在“評價建議”中要求“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,重視書寫的正確、端正、整潔”。所以,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,我們必須嚴格要求學生,督促他們養(yǎng)成良好的書寫習慣。
在平時的教學中,我就要求學生要積極練習書法(先練楷書,后練行楷),做到書寫正確、工整,美觀,“字字入心”。不寫錯字,不寫別字,不寫繁體字(書法創(chuàng)作時除外),不忽視標點,不亂涂亂畫,不潦草應付。初一年級開始,我就要求學生堅持每天練習寫一篇鋼筆字。每個月,班級進行一次書法比賽,并將評選出來的優(yōu)秀作品張貼在教室墻上。初二年級開始,我就利用班隊課,教孩子們練習寫毛筆字,并要求學生每天練習寫一兩篇。同樣,每月也進行一次比賽,也將評選出來的優(yōu)秀作品張貼出來。就是這樣堅持訓練,我班學生的書寫比同年級其他班學生的書寫更漂亮。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,我仍然會嚴格要求學生,督促他們養(yǎng)成良好的書寫習慣。
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:“習慣養(yǎng)得好,終生受其益,習慣養(yǎng)不好,終生受其累。”只有養(yǎng)成了良好的習慣,才能發(fā)揮出巨大的潛能。因此,為了更好地培養(yǎng)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能力,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,我們語文教師就要重視培養(yǎng)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。
參考文獻:
《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(實驗稿)》
人教版《語文教學參考書》